ACL Rebuttal & 青岛旅行
自从2月16日完成了ACL投稿之后,就一直把论文相关的事情丢在一边,尽量不去担心、焦虑审稿意见。但是临近3.27这一出分日期时,还是隐隐不安。那几天等待审稿分数的感受,让我想起了高中考完试等着智学网更新分数。我了解我自己,很多时候焦虑来自于预期与害怕。我一面幻想着会有一个极好的分数,一面又担心着难以接受的结果。就这样焦虑着等来了分数: 3.5, 3, 3。看到结果其实很平静,没有很令人振奋,也谈不上失望。实际上这次的分数比前两次都要好。于是开始了为期一周的,令人崩溃的rebuttal。
周五下午拿到审稿意见,老师让我整理写好一份文档,晚上和他讨论商量。于是赶紧开始分析意见、思考如何回复。晚上和老师开了很久的会,大致说了回复的核心思想和策略。接着就是周末了,但是开始rebuttal了就没有什么周末的概念了。老师一直在催我尽快给他初步的回复,以便他给出修改意见、我迭代修改。周六写给reviewer1的回复写到了凌晨两点。周日倒还好,写到晚上十二点就提交给reviewer2的回复,然后去睡觉了。周一开始一边上课、一边写rebuttal的内容,效果并不好,一直到周二下午才交了给reviewer1的回复。这四天中间还穿插着补充实验。周二回复完三位审稿人之后,简单休整了一下,又开始写整体的general response,到周三晚上才算是搞定。rebuttal差不多结束的时候,也就是周四,我和小刘借着清明假期,跑到了青岛,想借此机会好好放松休息一下。
为什么要休息呢?上一次旅游是24年10月份去秦皇岛,已经过去好久了。旅游、看海对我来说是治愈我心灵很重要的一种方式。ACL投稿周期对我的身心都造成了很大的“伤害”,我本就希望放松一下。可惜紧接着就开学了,一直没有机会。rebuttal期间更是有几个瞬间令我崩溃。我太需要一场心灵SPA了。
整个rebuttal期间,被老师骂了很多次,“辞不达意、逻辑不通、屡教不改”。我其实一点都不怕我的工作、我的论文有很多问题需要修正、改进,我相信我自己的心态可以很平稳地接受这一切,并且持续改进下去。但是我特别不喜欢甚至可以说害怕情绪上的输出。可能大部分人都是这样吧。我可以平静面对“这里还是又xxx问题,你再改一下”,但是看到“我和你说了多少次了,你怎么就是不改/改不对”,我就会心里一下子跌倒谷底。投稿和rebuttal期间,我经常要先处理好心理上的难题和压力,再去处理实际论文/工作的问题。我经常在深夜里崩溃,然后第二天逼迫自己耐心修改文章。几次循环下来,其实我感觉我的心已经不堪重负了,这种疲倦和抵触好像很难消除。大家会觉得,你才博士一年级,就发表了几篇论文,工作推进也很快,你肯定是一个热衷学术、有追求的人。我确实不排斥做科研,我也可以比较自信地说,我对前沿的知识有好奇心,我也有一定的驱动力去探索。但是写论文、发论文的过程真的令我有些害怕和抵触。确实是我的写作太差,所以一到有关写作的环节,就难免让老师生气,经常被骂到我完全不想在坚持下去。我只能劝自己,熬一熬吧,熬过去、毕业就好了。唉,具体的细节实在不想回忆,也不愿往深了写。我只想慢慢地走,慢慢地做,不想赶鸭子上架,可是哪有我选择的余地呢?我只好尽量调节自己的心态,周期性地给自己的身心解压一下。
青岛之旅很美好,小刘的攻略很完美。周四的晚上刚到青岛,吃了非常好吃的李家烤肉。周五早晨吃了热腾腾的包子,上午看了碧蓝的大海,海里游泳、沙滩健身的老人(我还吃了两根淀粉肠),中午吃了船歌渔的海鲜,下午在方所书店里加班rebuttal,晚上在台东步行街胡吃海塞。周六的上午睡了个懒觉,中午吃了美味的老青岛戳子肉,下午在海边书店看村上春树,傍晚看了落日、灯光秀,晚上又去台东步行街吃好吃的。周日的上午就回天津了。









我的放松很简单,和小刘一起,找个有海的城市,早上睡到自然醒,吃一个美味的早午餐,在海边散步或者找个书店看书,晚上去夜市胡吃海塞,散步回家再看个电视。不过现在又回到现实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