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心深处的焦虑、迷茫和难过
直博的第一年几乎可以算是结束了,回看这一年,还是取得了不错的成果,完成了很多事情,值得小小骄傲一下。
最近回到家里,心情一直不太高涨,甚至可以说是有些低落。仔细想来,其实我这一年的心理状态都不算是很健康。也许大部分读博的人心理都不是很健康吧,我这种焦虑和压力可能也算不了什么。不过我还是想借着周末休息的时间,写一写,想一想。若能寻得宽慰和解脱自然是好,就算不能,也是记录下自己的心理状态,让以后的自己看看,我这时候在面对什么,在想些什么。
回家之后的心理状态可以用一个词形容:迷惘。在北京的我,更像是一台机器,在非常纯粹的环境里运转,不太需要和外界交互,也没有太多外界的噪声。生活简单到可以用一两句话说完:早晨起床,洗漱吃早饭,干活,吃午饭,干活/娱乐,午睡,干活,健身/游泳,吃晚饭,休息,干活,睡觉;周末找小刘约会。我的注意力除了在科研的任务里,也就是短暂地在B站/小红书停留。但是回到家变得有些不一样了。我频繁地和外界沟通、频繁地思考科研意外的问题。每天和爸妈吃饭聊天、和小刘散步聊天、偶尔和初中朋友约饭、偶尔和亲戚聚餐。我看到了很多不同人的生活,比如已经工作安定的朋友、还在挣扎考公考编找工作的同龄人、存款焦虑的爸爸、受限于经济条件不能远游的堂妹…。这对我来说是一种冲击,原来我以为的理所当然的生活好像并不容易。我也开始思考,我以后想做什么样的生活。我想低压地、work life balance地在离家近的地方(福建省或周边)做一些有创新性或者说有价值的工作。我尝试寻找一个努力的方向,但是即使是不考虑薪资,好像都没有一个十分明确的目标。大厂要远离家乡、压力太大,回福建的国企从技术方面看有些浪费,福建的教职呢,五年以后谁知道是什么市场,也许门槛高极了还要非升即走,思来想去我更加迷茫了,索性便不想吧。做好眼前的每一件事,未来自有答案。
迷惘是好解决的,不想便是了。在逃避、做鸵鸟这方面,我是有一些心得的。但是回家思考多了之后,我因焦虑、压力大而难过的情绪也放大了。我开始重视起自己的压力,尝试做一些压力管理。
用小刘的话说“我一直是很紧绷的”,我不太敢让自己休息,不管是身体上还是心理上。其实从初中开始就这样了,高中稍好一些,本科前两年更好一些,本科后两年就开始很难停下休息了,最近两年恐怕程度最深。焦虑加重了我的强迫症,这在最近一年简直到了有些变态的程度。我做绝大多数事情都需要检查,要符合一定的规则,才能让自己感到满意。哈哈,写到这里我真有些绷不住了,因为我想罗列症状时,都需要从早晨起床开始往后捋,真是病入膏肓。好吧,既然从早晨开始,就从早晨开始说吧。早晨起床,要洗漱、喝水、护肤、💩、吃早饭。吃完早饭,坐在书桌前,我会先捋一遍这套流程。然后准备开始工作,先看Google学术有没有新文章、再看自己的引用有没有变多、再看gmail有没有新邮件、再看GitHub有没有issue需要处理。接着可以开始工作了。工作内容有一个大的框架,最底层是操心想着入党的事情,上面一层是课程作业,最顶层是科研;科研分三个阶段,已经投稿到ACL的工作(rebuttal、camera ready、slides、poster、签证、出国申请…),眼前的工作(几个模块的实验、论文),前沿论文的阅读和技术学习;当然,额外可能还有一些附加的杂活任务,比如帮师兄师妹跑实验、帮老师审稿写PPT。这些都过了一遍,开始按优先级,把任务分配在当天和最近的几天。如此,也算是安心了,可以开始工作了。之前在学校的时候,我在减脂,吃饭也是要规划的,碳水、蛋白质、膳食纤维,甚至有时候还得算算价格。下午或者晚上要去健身,健身也得有规则,胸、背、肩臂、腹(腿因为膝盖问题不怎么练)都得照顾到。以胸为例,一次训练要check上胸、下胸、中胸,是不是都练到。晚上睡觉前也是有讲究的,正式上床之前,洗头发、吹头发、洗脸、护肤、刷牙、喝水、洗澡、擦药膏,也都得捋一下。甚至有时候躺床上,我还得回顾今天一天干了什么。睡觉了需要定闹钟,首先检查睡觉时间,应该要满足自己的早睡定义、起床时间要满足早起定义,睡眠争取要到七个半小时,这样算是满足早睡早起睡眠充足了。除此之外,出门的时候我要检查我是否把东西带齐全了,正常来说我有九件东西:钥匙证件、手机、手环、眼镜、纸巾、耳机、书包、水杯、雨伞。出门之前,我要检查窗户关好了,窗台收拾好了,电灯关了,插座拔了,车停好了。其实这都没什么,如果这些所有的举动都是习惯成自然,我会觉得非常开心。我能规律地、按部就班地完成工作、健身和娱乐,这是好事呀。令我感到痛苦的是,对其中的每一项事情,我都需要反复检查,最多的可能是5次以上。其实我这样过了很久很久了,反复检查虽然令我痛苦,但是我也这么过来了。但是当我总结起来,我才发现我是病入膏肓了。我真的不愿意再这样反复检查下去了。但是如果我不检查,我就很害怕失序,害怕有任务没有做、有东西忘记带等等。小刘说本质上还是太焦虑、太有压力了,不敢放松、不敢承担失序的后果。
最近其实强迫症好多了,但是还是觉得压力很大。归根结底,是我自己的志向和老师对我的预期不匹配导致的。老师其实对我的期望比较高,给我的任务、希望我做的事情也比较多,很多论文和事情都想让我参与,还有比如需要经常出去宣传自己的工作,扩大自己的影响力之类的。但是我从来不想做一个rising star。我只想按部就班地做自己的工作,做实验、写论文。我没有期望做的很快,或者一下子很好,我也不期望论文一投就中,多改几次也没什么。不高产我也可以接受,最后找个平平的工作也没有问题。我是一个欲望很低、没有野心的人。我一个月自己的消费也不过两千块,抛开吃住等必要消费,我可能一个月花不到五百块钱。所以从现实的角度,我完全不需要做一个很优秀的人。但是我从来没有也不敢向老师表达这一想法。这就造成我越来越觉得不堪重负。我只想做一只蜗牛或者青蛙,慢慢往前走、只顾好自己眼前的一片天地,但是可能老师希望我做一只鸟,看得远、飞得远。老师的严格要求和分配的任务让我觉得有些喘不过气。特别是今年四月份rebuttal阶段,很努力地做写了,最后还被老师狠狠批评了一顿之后,我就有些PTSD了。看到老师给我发消息、发要求,我就下意识地抗拒。要做ppt、poster之类的,我也特别担心要反复修改好几遍。不过我时常会劝慰自己,世界上哪有那么好的读博条件呢,每天就只是做自己感兴趣的研究,不被老板push,资源还丰富。就算有,轮不到我也实属正常。包括我也觉得,可能大部分博士生的心理状态都不是那么健康吧,我这或许算好的了。
其实我最近想的比较清楚,面对自己的心理困境,面对最近的迷茫、焦虑、难过,也有一套大致的应对方案了。首先是少想、多做。我最近痛苦的根源来自于我想的太多。想的多了,容易迷茫,迷茫了又会多想,进入情绪的恶性循环。其实未来要做什么工作,身边的人生活怎么样,现在都大可以不想,不想自然没有痛苦。对于压力,我决定给自己减负。我想,对于人生,想清楚自己要什么很重要。我不需要名声在外、不需要很高的社会地位、不需要太多金钱,我只想要自己内心的满足快乐,我只想当一个普通人。至于眼前,则是博士毕业就好。那么既然如此,我为什么要那么拼命呢?越能干就要干的越多。把必要的事情做了就好,非必要的事情不做或者敷衍地做。
归根结底,生活是自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