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久没写读书笔记了,最近在看《海边的卡夫卡》,看到很多值得记录的句子,书是学校借来的,没法做批注什么的,看到喜欢的句子也只能把那一页折起来,喜欢的句子多了就急需整理。此刻,写了一天OS的期末报告有点累了,就整理整理当作放松吧。

以下摘抄均来自《海边的卡夫卡》(村上春树)。

  • 我自由了。我闭起眼睛,就自己自由了这点思索一阵子。但是,我还不能完全理解自由这东西是怎么回事。现在明白的只是自己成了孤身一人。孤身一人住在陌生的地方,如丢了指南针丢了地图的孤独的探险家。莫非这就是自由的含义?连这点我都稀里糊涂。于是我不再思索。

  • 百年之后,置身此处的人们(也包括我)应该从地上荡然无存,化为尘埃化为灰烬。如此一想,我产生了一种不可思议的心情。这里所有的人或物都显得虚无缥缈,仿佛即将被风吹散消失。我伸开自己双手定定地细看。我到底为了什么如此东奔西窜呢?何苦这么苦苦挣扎求生呢?

    但我摇摇头,不再往外看,不再想百年后的事。要想现在的事,图书馆有该看的书,体育馆有要对付的器材。考虑那么远的事又有什么用呢!

    (我倒不觉得生活是苦苦挣扎地求生,我现在倒十分享受“挣扎”的生活。不知道以后的生活会怎么样,最近几年我倒不曾感到生活的苦恼>快乐,人世间还是十分值得来走上一遭的)

  • 时间对于他不是主要问题。手表他都没戴。中田自有适合于中田的时间流程。早晨来了即变量,太阳落了即天黑。天黑了就去左近澡堂,从澡堂回来就想睡觉。星期天澡堂有时不开,那是扭头回家即可。吃饭时间到了自然饥肠辘辘,领补贴那天来了(总有人告诉他那天快到了),即知一个月已过。领来补贴的第二天去附近理发店理发。夏天到了,区里的人让他吃鳗鱼;正月来了,区里的人为他送年糕。

    (这样的生活对于中田这种非正常思维的人来说简直比我们大多数人的生活还要快乐,没什么烦恼可言。但是对大多数人来说,过这种生活都不会很快乐吧)

  • …那里有一切,但没有部分。没有部分,也就没必要将什么和什么换来换去。无须卸掉或安上什么。不必冥思苦索,委身于一切即可。对中田来说,那是比什么都值得庆幸的。

    (村上春树的作品总是会突然来上这么一大段高深的描写,以我粗浅的文学水平,有时候实在觉得摸不着头脑,不过我看书向来不求甚解,读不懂的文字也不会反复读,毕竟我个人认为我还在培养阅读兴趣和积攒阅读量的时候,看不懂倒也十分正常。不过有时候,看罢整部作品,会回味过来这些奇怪的描写有何韵味,比如《挪威的森林》当中开篇直子关于“深井”的描述,不过这种情况倒是少数)

  • 尽管世界上每一个体的存在是艰辛而孤独的,但就记忆的原型而言我们则密不可分地连在一起——对先生这种一以贯之的世界观我非常理解。因为,在人生旅途中,我本身也有许多同样的感受。请允许我在偏远的地方为你祝福。

  • 几乎所有的事情都被淡忘。无论是那场大战,还是无可挽回的人之生死,一切都正在成为遥远的往事。日常生活支配了我们的心,诸多大事如冰冷古老的星球退往意识外围。我们有太多必须日常思考的琐事,有太多必须从头学习的东西:新的样式、新的知识、新的技术、新的话语…可是与此同时,也有的东西无论经历多长时间无论其间发生什么也是绝对忘却不了的。有磨损不掉的记忆,有要石一般存留心中的场景。

  • 那是生死攸关的体验。后来好歹离开,重新回到井外生活当中。至于主人公从那场体验中得到了什么教训,生活态度是否因此改变,对人生是否有了深入思考,以及是否对社会形态怀有疑问…凡此种种作品都没有写,他作为一个人成长起来那种类似筋骨的东西也几乎没有。读完后有一种莫名其妙的心情——这部小说到底想说什么呢?不过怎么说呢,这“不知其说什么”的部分奇异地留在了心里。倒是很难表达清楚。

    (这种“奇怪”的作品当然可以从各个角度理解出读它的意义,不过对我来说,倘若我去读那样的作品,最简单粗俗的意义就是见识更多了,见识了不同的人的思考方式与其生活经历,这自然也不坏)

  • 三四郎在故事中成长。碰壁,碰壁后认真思考,争取跨越过去。不错吧?而《矿工》的主人公则截然不同,对于眼前出现的东西他只是看个没完没了,原封不动地接受而已。一时的感想之类诚然有,却都不是特别认真的东西,或者不如说他总是在愁眉不展地回顾自己闹出的恋爱风波。至少表面上他下井时和出井后的状态没多大差别。也就是说,他几乎没有自己作出过判断或选择。怎么说呢,他活得十分被动。不过我是这样想的:人这东西实际上恐怕是很难以自己的力量加以选择的。

    (我们通常看的故事的主人公似乎都十分的正派,似乎遇到困难就会努力克服之并且成长,但是实际上很多人也许并不是这样的积极,也许这才符合大部分人的生活写照)

本想以整理阅读笔记作为放松,花了快一小时的时间怎么感觉更累了不少呢。今天先整理到这里,再听歌放松一会,争取今天把OS干掉。

----------------------------------------------手动分割线

我又回来了,今天花了一个上午总算把OS的期末考核给了结了,阶段性的小胜利。趁着等外卖的功夫,继续整理读书笔记吧。

  • 不过有一点可以断言:某种具有不完美性的作品因其不完美而强有力地吸引人们的心——至少强有力地吸引某种人的心。比如你为漱石《矿工》所吸引。因为那里边有《心》和《三四郎》那样的完美作品没有的吸引力。你发现了那部作品。换言之,那部作品发现了你。舒伯特的《D大调奏鸣曲》也是如此,那里边具有惟独那部作品才有的拨动人心的方式。

    (听起来很有道理,但是目前的我,甚至还不具备评判作品是否具有不完美性的能力,现阶段的看书似乎只是单方面的输入,顶多对输入的内容加以思考和过滤,但是并不具备评判的能力)

  • 而我倾听《D大调奏鸣曲》,从中听出人之活动的局限,得知某种不完美性只能通过无数不完美的聚集方能具体表现出来,这点给我以鼓励。

  • 刚听的时候我也感到单调,你那样的年龄那是当然的。但你很快就会领悟。在这个世界上,不单调的东西让人很快厌倦,不让人厌倦的大多是单调的东西。向来如此。我的人生可以有把玩单调的时间,但没有忍受厌倦的余地。而大部分人分不出二者的差别。

    不单调的东西让人很快厌倦,不让人厌倦的大多是单调的东西,此前倒是从来没从这个角度考虑过问题。在直接的潜意识里,单调和厌倦似乎是挂钩的,单调的东西容易惹人厌倦。但是似乎我们真正一直坚持的都是单调的事情,日复一日的上学/上班,坚持跑步/健身,不过这究竟是因为单调事物本身更易坚持还是因为外界的压力导致,也很难说清楚。不单调的东西会让人很快厌倦吗?很难说,比如打游戏,如果把一个人学习/上班的时间全都换成打游戏,他会快乐吗?可以长久坚持吗?我不知道其他人是何反应,但是我肯定是无法坚持的)

  • “你已习惯孤独了。”大岛说。我点头。“不过,孤独的种类也林林总总,其中很可能有你预想不到的孤独。”“比如什么样的?”大岛用指尖顶了一下眼镜桥:“无可奉告。因为孤独因你本身而千变万化。

  • 可是中田君,世上讲不通这种道理的地方也是有的,谁也不为你考虑什么合适不合适的情况也是存在的,这东西你必须理解。

  • 但没有办法。没有痛苦是不行的。注定如此。又是注定。喏喏,这里面注定的事委实太多了,奈何奈何!

    (注定的事情确实太多。但是为什么没有痛苦是不行的呢?人人都有痛苦是必然的了。但是这必然性又是什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吗?

  • “闭眼睛不行!”琼尼-沃克斩钉截铁地说,“这也是注定事项,不能闭眼睛。闭了眼睛情况也丝毫不会好转。不是说闭起眼什么就会消失,恰恰相反,睁开眼时事情变得更糟。我们居住的就是这样的世界。中田君,要好好睁开眼睛。**闭眼睛是怯懦的表现,把眼睛从现实移开是胆小鬼的行为。**即使在你闭眼捂耳之时,时间也照样挺进。”

    (“克服恐惧最好的办法就是面对恐惧,加油,奥里给!”很熟悉的话语,其实和上面文学性的表述也差不多。逃避确实不会改变困难和事实,直面困难确实有时候让人从感官上觉得困难变小了。比如我自己经常的体会是:当你很冷的时候,你越是打哆嗦和缩成一团,你就越觉得冷。如果你昂首挺胸,直接面对寒冷,反而并不觉得那么冷了。但是想想这也绝非什么定理,有时候躲避恐惧确实不坏。比如小时候去那种类似鬼屋的地方玩,我吓得不行就直接闭眼睛,似乎困难也更小了)

好了,近期想要记录的句子都整理完毕啦。《海边的卡夫卡》才看了不到二分之一呢。现在准备回家包饺子啦。明天回将乐去。生活很美好~